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

傳染病資訊
流行性感冒(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。在本港,流感一般於一至三月和七、八月較為流行。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:甲型、乙型和丙型。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(haemagglutinin,即H)及神經胺酸蹆(neuraminidase,即N)兩種抗原類型,再細分為不同亞型,而甲型 (H1N1)pdm09流感病毒是其中之一。在2009年春季,甲型(H1N1)pdm09流感病毒導致首次出現人類感染個案,並在2009年中出現流感大流行。世界衞生組織 (世衞) 於2010年8月宣布全球進入大流行後時期,並預期甲型 (H1N1) pdm09流感病毒將以季節性流感病毒株的形態,於未來數年繼續在社區流行。甲型 (H1N1) pdm09流感病毒現已成為本港引致季節性流感的病毒株之一。
病原體

流感病毒會不時衍生新品種。每年,流感病毒抗原漂移的出現(輕微改變)會產生新病毒品種。該輕微變異會導致季節性流感,這也解釋了為何須要每年重新研製流感疫苗。

當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出現抗原轉移(重大改變)時,就會產生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品種。人類對這種病毒的抵抗力有限,甚至沒有抵抗力,令新病毒比季節性流感傳播得更迅速及廣泛。

感大流行每隔約 10 – 50 年出現一次,並可在一年之中任何時間出現。流感大流行通常伴隨較多感染個案及較嚴重的病情,引致較高死亡率,並對社會及經濟造成極大影響。

病徵
健康的人患上季節性流感後,通常會於二至七天內自行痊癒。病徵包括發燒、咳嗽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肌肉痛、疲倦和頭痛;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。 咳嗽多是嚴重和持續時間較長,但發燒和其他病徵一般會在五至七天內自行減退。然而,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或長者一旦染上流感,可以是嚴重的疾病,並且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,甚至死亡。
傳播途徑
流感病毒主要透過由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,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。
潛伏期
一般約為一至四天。
傳染期
患者可在病發前約一天至病發後五至七天內感染他人。而幼兒或免疫功能嚴重受損人士的傳染期甚至會更長。
治理方法
  • 充足休息和多喝水
  • 若出現流感病徵,切勿上班或上學。如果病徵持續或惡化,應立即求診
  •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的藥物,服用抗生素不能治愈流感或加快痊癒
  • 抗病毒劑能減輕病情和縮短患病時間,但必須經由醫生處方才可服用

預防方法

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在流感高峯期,應避免前往人多擠迫、空氣欠流通的公眾地方
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

  • 疫苗能安全和有效地預防季節性流感和其併發症
  • 由於健康人士亦可患上嚴重流感,為保障個人健康,所有人士可向家庭醫生查詢有關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詳情。一般建議在每年秋天時份接種流感疫苗,接種疫苗後約兩星期,體內便會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
  • 由於流感病毒會不時變種而衍生新病毒株,導致流感廣泛傳播,因此,世衞會建議每年度流感季節應採用的流感疫苗組合

中/EN